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研学网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百年南社,一代文华

赵毅 张夷  2024-11-14 15:09:12  来源:  

1909年11月13日,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同盟会会员为核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明末抗清义士张国维祠成立。在南社成员的努力下,其规模不断扩大,遍布于政治、新闻、教育、国学、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享有“文有南社 武有黄埔”的赞誉。

 

图为南社成立合影照。(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社之所以以“南”命名,其主要成员宁调元在《南社诗序》一文中解释说:“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  钟仪,古代楚国官吏。公元前584年,随楚国的军队和北方的晋国大战时被俘,成为囚犯,但他始终戴着南方楚国人的帽子,在晋国的君主要他弹琴时,弹的也是南方楚国的曲子。宁调元写这段话时,正被囚禁于清政府的牢房里,所以他只能借用钟仪的故事,隐晦地表达南社成员反抗清朝政府意图。高旭说:“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 这里,高旭为了保密,也只能从地域上说明命名的意义,而不肯清楚地表述其目的。直到辛亥革命、民国成立以后,南社成员才把原来隐藏不显的意思表露明白。1912年10月,陈去病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柳亚子说:“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抗北庭的标志了。”

南社成立后,即创办机关刊物《南社丛刻》。第一集中,陈去病发表《南社诗文词选序》,说明南社成员,有三个“不得已”,或是怀着忧国忧时之情,或是抱有易代兴亡之感,或是思念同志,哀悼殉难故人,都是有为而发:“语重心长,本非无疾以呻吟;兴往情来,毕竟伤时而涕泣。”高旭则在《愿无尽楼诗话》中主张通过作品“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鉴于当时流行的“保存国粹”的“复古”思潮,他解释道:“所谓复古者,在乎神似,不在乎形似”“苟能深得古人之意境神髓,虽以至新之词采点缀之,亦不为背古,谓之真能复古可也。”这就在“复古”外衣的包藏着要求革新的内容。在高旭之前,梁启超主张“诗界革命”,以旧形式写新思想。高旭赞成这一主张。一时海内风从,纷起响应,各地同盟会、光复会员及爱国文学家纷纷加入。他们怀抱着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家的共同革命理念,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进步思想,以倡导民族民主革命为己任,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文学高潮。

南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倡导新文化、以文学为武器、以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为革命目的的文学团体,南社作家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各地,最盛时在册社员多达1100余人,未登记社友2000余人。他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翻译、科技、宗教、女权等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南社的三大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苏州同里人 入社书1号)、高天梅(时江苏金山人 入社书2号)、柳亚子(苏州黎里人 入社书3号);政治家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秋瑾、于右任、廖仲恺等;文学家鲁迅、苏曼殊、包天笑、周瘦鹃、沈雁冰等;书画家黄宾虹、白蕉、沈尹默等;报人戴季陶、邵飘萍、林白水等;近代法学家沈钧儒、史良、章乃器、张子让等;戏剧家吴梅、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翻译家马君武、陈望道等;教育家经亨颐、马相伯等;国学家邓实、黄侃、马叙伦等;以及创办《科学》杂志的近代科学奠基人杨杏佛、任鸿隽;女社员吕碧城、张默君、何香凝、徐自华、谈月色等,都是南社各时期的重要社友。

清末民初,上海教育蓬勃发展,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南社人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南社人创办及参与教学的学校和教育组织达六十多所。南社创建人陈去病就曾参与创办竞雄女校,并任教于爱国女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高旭则创办了健行公学和钦明女校。而于右任、马君武、陈望道等更是历任复旦大学、大厦大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等校的校长。

南社一度被归属于较为保守的社团,然而,事实上南社人很早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性。是最早翻译《物种起源》的人,他们也是最早创办中国自己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的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科学刊物《科学》月刊,也是由他们创办。

南社重要成员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余波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在即将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平,南社、新南社社员举行了最后一次雅集。周恩来、叶剑英、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亲自出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南社历史地位和功绩的肯定。新中国成立后,南社成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中。

在文学对象问题上,南社成员不仅注意“学者士大夫”,而且也注意到了”下等社会”,即“贩夫走卒”“屠夫牧子”和“妇孺不识字之众”,因此,提出了文学的普及问题。在南社成立前,陈去病之所以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提倡戏剧革新,就是看中了它的普及作用和它“对同族而发表宗旨,登舞台而亲演悲欢”的特殊的“入之易而出之神”艺术“感化力”。

南社,作为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团体,群星璀璨,其历史价值功不可没!今天,我们纪念南社成立115年,就是要发扬南社精神,那就是:“继承与创新的文化自信;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作者赵毅为中华南社学坛副主席,张夷为中华南社学坛常务主席兼总秘书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