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妙会石窟”文博创意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汇聚了50余家石窟文博文创相关机构参与,涵盖石窟艺术展、创意市集、沙龙讲座等内容,以新的方式集中展示了各地石窟寺保护利用成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度感受石窟文化魅力的平台。
创意市集展现石窟艺术
这次文博创意活动举办的第三天,北京郎园Vintage文化产业园还在沉睡之中,山西探晋文化工作人员小雪已经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支起小桌板,挂上灯饰,摆开文创产品……小雪信心满满地等着顾客到来,“今天,我们带来了‘秘密武器’,大家一定会喜欢。”
上午10时,人们进入创意市集,在不同摊位间来回穿梭,或集章打卡,或购物消费,或拍照合影。
小雪的摊位前围了一圈前来盖章的观众。原来,她的“秘密武器”是6枚包含山西省芮城永乐宫壁画元素的纪念印章,才刚“上新”就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涂女士一边盖章,一边念着每个印章中的人物。她是“集章达人”,尤其喜欢古代文物主题的印章,虽然在此前已经逛过一遍市集,但一听说印章要“上新”,就又赶来了。盖完章,涂女士小心地拭去多余的油墨,看着印章本爱不释手,“要是不集章,我都不知道永乐宫壁画这么美!早晚得去山西一趟!”
文创产品既有审美功能,也传播知识。宋先生一连购买了好几个石窟主题的冰箱贴,当他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摊位前,发现这里的石窟冰箱贴不一样。
“为什么龟兹石窟的冰箱贴是菱形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宋先生,龟兹壁画艺术创造了自身独有的风格,菱格画正是其中之一。恍然大悟的宋先生连连称赞:“真没想到,买冰箱贴还能学知识!”
为了吸引年轻人,许多摊位还推出了典藏卡、刮刮乐、盲盒等当下正火的潮玩产品,让文创产品形式更多元、玩法更新颖。王先生在敦煌文创摊位购买了一组敦煌集换式典藏卡,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套卡共105张,卡面全部是敦煌壁画中的元素。“小时候,为了集齐水浒108将套卡,我翻‘烂’了一本《水浒传》。看来,为了集齐这套卡,我要去恶补敦煌相关知识了!”王先生说。
“妈妈,快拍我和大佛在一起!”在漫画版卧佛展板前,一对母女正在拍照,女儿阳阳正双手合十。阳阳妈妈说,她们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活动介绍,特地过来打卡的,“网络流行语和合影打卡有助于孩子更贴近这些文化元素,阳阳刚才还主动询问了我石窟艺术的相关知识。”
讲座兼顾学术性趣味性
“观音菩萨一手持杨柳枝,一手托净瓶,瓶中露水称为甘露,能够消灾解难、普度众生……”
在活动主题沙龙的现场,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南带来了一场题为《安藏山岳待君识—安岳石窟艺术考察》的讲座。他引经据典、妙趣横生的讲解,引得现场欢笑连连。
“我虽然去过不少石窟寺,但对石窟艺术的了解并不多。今天跟随老师‘游览’了安岳石窟,了解了许多经典造像。以后,我要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参观安岳石窟,活学活用。”现场听众李女士说。
王南希望面向大众的石窟艺术科普既要保证学术性、准确性和专业性,也要注重科普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与王南相比,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的讲座题目是《云冈模式对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介绍云冈石窟所创造和发展的模式及其对我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虽然讲座内容颇为专业,杭侃却并不担心:“从我收到的现场反馈来看,只要我们摆出的图片、证据足够支撑观点,大家就能够理解接受。”
“目前,面向大众的石窟艺术讲座多由旅行社、研学机构举办,这些机构讲解相对浅显,个别机构还会利用一些活动参与者的猎奇心理,胡编乱造,传递错误知识。”杭侃说,“专家、学者不应该只面向高校和研究机构授课,我们有责任走出书斋,把前沿的、准确的研究成果反馈给社会大众。”
讲座隔壁,活动举办的艺术展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这场展览以摄影、拓片、3D打印等形式展出了数十件展品,数量虽不多,却件件是精品,涉及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石窟艺术作品。
现场参观的张先生把这场展览比作他的石窟艺术“入门教材”:“石窟艺术相关资料太多而且专业。这种展览直观、精简又兼顾了专业性,能够让人迅速了解石窟艺术的分期,对我这样的‘小白’非常友好。”
文化遗产走进日常生活
创意活动的不少参与者提到,活动让他们与石窟艺术更加贴近了。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委会秘书长黎筱筱是这次文博创意活动的策展人。她说,石窟等文化遗产常见的场景往往是博物馆和景区、遗址,这些场所与大众的日常生活隔着一段距离,需要大众“走进去”游览参观;这次创意活动恰恰主动从远处“走出来”,让文化遗产通过创意市集、限时艺术展、文化沙龙等丰富形式,来到大众的生活场景中。
“起初,我和团队设想的是做一场石窟主题的创意市集,但在与各大文博文创机构沟通洽谈时,我们发现不少机构都有现成的数字化扫描成果,同时也有展示需求。于是,我们在创意市集的基础上加入了艺术展,后来又加入了文化沙龙。”黎筱筱说。
创意市集是活动最接地气的一项,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都具有吸引力。它既是商业交易的场所,也是公共的文化空间,大众不仅能在市集中购物消费,还能集章集赞、拍照打卡,与他人充分交流互动。在这种轻松休闲的氛围中,文化遗产与大众实现了近距离互动。正如黎筱筱所说:“创意市集让文化元素和生活场景更好地融合起来,拉近了文化遗产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艺术展、文化沙龙等作为创意市集的补充,对参与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黎筱筱和团队通过布置陈设,在展览区域内穿插古埙演奏、茶艺表演、飞天舞、汉服展示等文化活动,让专业的展厅内保留几分休闲气息。“不少观众在展厅中央的休息区打卡拍照,翻阅现场摆放的石窟寺相关书籍。”黎筱筱说。
文化遗产与城市空间能够相融吗?这次文博创意活动为期3天,参观人次逾1.5万。对黎筱筱来说,“这次活动完成了一次令人满意的探索”。
(责编:汪翠萍)